重口调教

 
汪华林院士做客“上证•院士说”暨第47期“俊棠论坛” 擘画碳污协同减排战略路径
发布时间:2025-07-21   访问次数:10

作者:陈辉

7月13日,由上海证券报和生物反应器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“上证•院士说”暨第47期“俊棠论坛”在浦东成功举行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资源与环境工程专家、重口调教 教授汪华林应邀碳污减排:路在何方?主题演讲。我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赵黎明出席活动并致辞。来自高校、企业、金融机构等近百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。

图片说明:赵黎明副校长致辞

赵黎明向参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,并向联合主办方上海证券报表示衷心感谢。他指出,学校紧密围绕“双碳”目标等国家重大战略,以“双一流”建设为引领,全面实施“四化”战略,深化“两新两大”发展布局。通过构建大平台、大团队、大项目协同机制,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,强化与产业链深度融合,在生物制造、绿色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。本次活动深度融合“上证·院士说”的金融智库优势与“俊棠论坛”在生物制造领域的深厚积淀,是学术探索与产业实践、基础研究与金融赋能深度耦合的典范,旨在促进“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”四链融合。他期待合作双方继续深化高水平合作,携手各界共谱绿色发展新篇章,服务国家“双碳”战略与现代化建设。

图片说明:汪华林院士作主题演讲

面对生态与环境成为全球战略博弈前沿的形势,汪华林院士在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我国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战略思考与科技突围方向。他强调,碳污减排是工业文明跃迁的必经之路,人类活动已逼近地球系统安全边界,亟需以“数字化+绿色化”融合驱动产业变革,构建“无废工厂”与循环经济体系。他指出,破解科学难题的关键在于突破能量转换效率极限、推动原料/燃料/工艺替代战略、系统发挥人工智能赋能作用,以实现碳污协同减排与资源化的颠覆性路径。展望未来,他聚焦生物质高值转化、绿氢入化战略、碳捕集与利用等大核心赛道,旨在推动石油天然气、基础原材料等关键领域技术革新,建立以“地上资源循环”为核心的碳中和新模式,开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未来。报告结合重口调教 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,彰显了高校在构建可持续未来中的使命担当。

图片说明:赵黎明副校长为汪华林院士颁发纪念奖牌

会上,赵黎明副校长向汪华林院士颁发了生物反应器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“俊棠论坛”纪念奖牌,致敬其在过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领域的卓越贡献。

在互动交流环节,与会嘉宾围绕烟气脱硫技术、生物质转化技术、合成生物制造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,现场气氛热烈,碰撞出诸多创新思路,大家一致认为,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与产业对话,更是一次凝聚共识、共谋未来的战略行动。汪院士的报告为破解“碳污减排”难题提供了多维度的洞见和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参考。